(“一帶一路”10周年)馬來西亞官員:冀馬中共建“一帶一路”合作不斷創新
中新社吉隆坡10月5日電 題:馬來西亞官員:冀馬中共建“一帶一路”合作不斷創新
中新社記者 陳悅
回顧馬來西亞和中國過去十年在“一帶一路”倡議下的合作,馬來西亞投資、貿易和工業部副部長劉鎮東認為,廈門大學馬來西亞分校的創立是一個成功范例。
廈大馬來西亞分校是中國知名大學在海外首個全資設立、擁有獨立校園的分校。自2019年首批學生畢業以來,該校已培養4800多名畢業生。
在劉鎮東看來,廈大馬來西亞分校契合馬中雙方需求,不但推動雙邊合作,更探索了“創新的合作模式”。他說,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和馬來西亞政府的發展規劃有不少契合之處,馬中可以探索更多創新合作模式,助力雙方各自的發展和雙邊合作交流。
劉鎮東介紹,今年以來,馬來西亞政府已陸續提出“昌明馬來西亞”經濟框架、國家能源轉型路線圖、“第十二個馬來西亞計劃”中期檢討報告、國家新工業大藍圖等經濟發展規劃。這些發展規劃的目的在于促進馬來西亞經濟邁向多元和高產業附加值、推動產業技術轉型升級、促進節能減排和綠色經濟發展、改善就業及改進民生。
他說,為了實現這些使命,馬來西亞政府希望以“再工業化”“綠色經濟”“技術創新”作為三大發展引擎,“而這些領域很多正是中國越來越強的領域”。
劉鎮東認為,首先,馬來西亞的新工業大藍圖將促進制造業和制造業相關服務業的大發展,中國在自動化生產和數字經濟等方面發展迅速,可以“給予我們很大的幫助”。
其次,在發展綠色產業、促進經濟轉型上,中國在電動車、光伏能源等產業都已有很好發展基礎,馬中雙方在這些領域同樣具備廣泛的合作前景。
在劉鎮東看來,除了產業合作,馬來西亞也可以借鑒中國的發展經驗。他以電動車產業為例指出,在傳統引擎車發展成熟的背景下,中國通過電動車發展開辟新的賽道,嘗試實現“彎道超車”,“這是每一個發展中國家都可以借鑒的”。他說,馬來西亞同樣需要在油氣產業及衍生產品等擅長的技術領域去尋找自己獨特的優勢,“不能讓自己的車子永遠跟在別人后面走”。
劉鎮東說,馬中經貿合作不但令馬來西亞受益,“可以讓雙邊都得益”。他舉例說,馬來西亞在區位、語言和專業人才方面都獨具優勢,可以成為中國企業進入東南亞市場的跳板和樞紐。
他指出,馬中兩國在電機電子領域產業鏈上結合密切、互補互惠也是一個成功的例子。在他看來,深化馬中產業鏈對接已有成熟的條件,“不需要政府推動,很多民間企業已經自己在做”。
劉鎮東期待,馬中兩國在合作中能不斷創新,進一步“開創新的合作,開創新的事業”。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